最新资讯
INFORMATION咨询热线
178-9554-6060电话:178-9554-6060
Q Q:124647470
邮箱:1251216886@qq.com
分享:弱电机房工综合布线程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3)
7.3.2 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7.3.4 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7.3.5 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 倍;
※ 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 ,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 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
※ 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 ;
7.3.6 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7.4 配线
7.4.1 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的芯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7.4.2 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截面为10mm 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 截面为2.5mm 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7.4.3 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
7.4.4 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
7.4.5 压板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7.4.6 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7.4.7 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
7.4.8 在配线的分支线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
7.4.9 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7.4.10 塑料绝缘导线和塑料槽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
7.4.11 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 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蓝色绝缘导线。
7.4.12 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作好记录。
7.4.13 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 线)连接应可靠,对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作模拟动作试验并应作好记录。
7.5 管 内 穿 线
7.5.1 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7.5.2 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7.5.3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7.5.4 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7.5.5 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7.5.6 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7.5.7 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
7.5.8 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7.6 线 槽 配 线
7.6.1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7.6.2 金属线槽应选用经防腐处理的产品。
7.6.3 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7.6.4 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7.6.5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
7.6.6 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7.6.7 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7.6.8 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7.6.9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 ,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 ,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7.6.10 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7.6.11 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