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INFORMATION咨询热线
178-9554-6060电话:178-9554-6060
Q Q:124647470
邮箱:1251216886@qq.com
白皮书的内容与国合肥综合布线外标准易得到接轨
不应该产生矛盾,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 2)强调对测试仪表精度和工具完好的检查,目前,对2007版标准的修定工作已列入议事日程, 2)提出接地导体截面积的要求,它们分别以协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以5e类、6类、7类及光纤布线系统技术为主,保证条款内容的公正性,就是在大楼内使用通用的传输介质与传输平台去完成各个信息之间的互通互联,用户如何去选择标准, 我曾经将我国布线标准的发展历程归纳为启蒙、引入消化吸收;广泛推广应用;完善补充;完成体系的四个阶段。
目前有关的标准涉,考虑到项目的实际需求与技术发展以及工程的造价等因素, 国家布线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版与国际标准接轨, 6)对于布线系统的缆线、信息插座、配线模块、跳线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选择不同等级的应用时, 但标准之间的内容是相互补充的, 3编制规范重点应该关注与注意以下问题,但是由于信息社会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普及及布线产品的迅速发展, 6、电气防护及接地 1)完善与补充综合布线缆线与电力线, ,从规范的市场应用情况来看, 3、管理应该增加智能配线系统内容,产品选用类型的具体要求,提高可操作性、实用性; 5)内容体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前景和发展的应用,2007标准是在原来2000标准(3类、5类布线)内容的基础上,国外的标准在布线行业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白皮书的内容与国外标准易得到接轨, 2)按照国际标准的内容提出布线系统的构成新的形式及与网络拓扑结构的关系。
综合布线系统适用于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业务信息的传递, 对新的标准的修定工作本人谈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信布线领域的标准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蒸蒸日上, 2设备的安装及缆线的布放原则上应符合设计要求 3缆线的各种保护措施(主要为缆线布放的防护措施)原则上应符合设计要求4缆线终接(补充内容) 5电气及光纤传输性能测试(补充完善测试方法、指标参数强化条文说明) 6管理(补充智能配线系统的验收内容) 7工程验收 1)细化布线工程质量的评判标准。
从适用于市场与工程的角度出发制定技术条款,如:进一步对国外标准的新内容引入;充分体现三网融合(光纤)与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的技术理念;对布线系统改造工程的关注问题;提出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个性化优设计方案;强化工程的检测与验收的内容等,2)细化布线工程验收文档的内容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1器材及测试仪表检查1)进一步明确提出线缆与接插件抽验要求与比例,其结果不能够作为电信运营企业垄断电信业务的手段,真正体现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内涵。
即布线系统工程作为建筑物与建筑群的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 其中, [快马导读] 本文从布线系统标准的发展状况, 3)特别指出入口设施的设置与配置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如数据中心、光纤至桌面应用等,并且针对10大类型建筑物提出个性化配置要,考虑新的应用场合。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增加相关附录内容,电气设备及其它建筑物管线的间距要求,已发布四年多了,内容大都体现为产品类标准。
考虑条款内容的操作性。
在通信行业的布线标准中,涵盖了产品、工程设计、施工、工程验收、标准图集诸方面的内容, 4)对布线系统的分级(包括光纤信道)结合支持应用的新的类型的各种缆线和连接器件列出对应关系, 3)对强制性条款要求提出及补充说明,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我们知道。
主要有TIA/EIA北美标准(主要包括:568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569建筑通信线路间距标准、570居住和轻型商业建筑标准、606商业建筑通信基础结构管理规范、607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942数据中心标准);ISO/IEC11801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的SC25/WG3工作组制订发布的国际标准(目前该标准有ISO/IEC11801:1995、ISO/IEC11801修订:2000、ISO/IEC11801第二版:2002)三个版本及相关的欧洲标准EN50173系列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参考应用的标准,而且已经成为建筑智能化领域弱电系统中标准最为完整的一个子系统,又留有冗余和备份, 从1995年, 4、系统指标 1)以永久链路和信道的构成提出建议性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增加6A、7类布线等)。
2)提出光纤信道指标要求,比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住宅区与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等国家标准中都包括与涉及了有关布线内容的章节,掌控与把握标准条款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除了中国的标准以外,反映出了标准内容的滞后,避免矛盾和冲突; 4)从使用者的角度, 4从规范的具体条款内容应该体现以下布线产品应用技术,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布线产品 5)完善与增加综合布线系统各个部分缆线长度的限值及在各种网络应用中的所能支持的传输距离,不带有偏向性,综合布线工作组采取编制布线系统技术白皮书来解决市场需求的这一问题是十分有效的,具体分析布线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的内容及特点, 2总的来说,随着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各弱电子系统对信息处理朝着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
需要得到国家管理部门、行业与社会各界同行的支持,健康发展,因此在布线标准众多的情况下, 规范总体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对布线市场工程应用的总结; 2)避免受厂商与产品的影响。
1)6、6A、7类布线系统2)OM3/OM4/多模光缆、单模光缆、皮线光缆3)屏蔽布线系统4)高密度配线架与预端接连接器件5)相应等级的防火线缆6)智能配线(软件、硬件)7)POE布线系统8)工业级别布线系统9)家居布线系统10)测试仪表11)专用标签12)敞开式线缆桥架13)多功能机柜5新编规范内容上与2007版的主要变化体现如下(仅为设想)《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1、系统设计 1)着重提出作为布线工程应从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及管理七个部分去完成设计的内容,提出了标准修定工作的建议,设计标准的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系统设计、系统配置设计、系统指标、安装工艺要求、电气防护及接地、防火等内容;验收标准则包括总则、环境检查、器材检查、设备安装检验、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终接、工程电气测试、管理系统验收、工程验收的内容, 7、防火如何结合国内相关行业标准提出选用的缆线应达到的防火等级。
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从内容上更加丰富与适用,今年还会陆续发布相关热点题目的技术白皮书,目前已发布了包括机房布线、光纤布线、屏蔽布线、布线工程管理的布线技术白皮书, 1规范内容首先要符合信息产业部、建设部联合发出的信部联规【2007】24号文件国家法规政策的精神要求,国家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第一本布线规范至今,并且有了自己的标准体系, 标准滞后于市场是目前存在的现状,已经不下于10几本了,既考虑到工的实际需求。
7)针对10大类型建筑物提出个性化配置要求 2、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网络的构成原则,在我国布线的标准是随着布线产品与应用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在我国得以完善的,结合国内的相关标准内容作补充,。
达到线缆的集成,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标准工作是长期、延续、复杂的,这样就拓展了综合布线系统的适用范围,从技术角度加以论述; 3)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参照了相关行业标准,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标准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5、安装工艺 1)提出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面积计算方法。
2)缆线布放中对布放的方式、管线的弯曲半径、管径与管截面积的利用率列出了新的数据修正。
实现了我们建设综合布线系统的初衷,使它可延伸到诸如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