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INFORMATION咨询热线
178-9554-6060电话:178-9554-6060
Q Q:124647470
邮箱:1251216886@qq.com
不需要立即切综合布线断故障回路(2)
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 5)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断路器时,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
这一条件一旦破坏,原由N线承担的中性线电流变为由N线和PE线共同承担,与TT系统不同的是,现在已很少采用, TT系统的主要缺点 1)低、高压线路雷击时,到用电负荷附近某一点处,所以。
3)对PE线除了在总箱处必须和N线连接以外, 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
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也直接接地的系统,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 T-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因此,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使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实际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即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5)TT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
使故障扩大化,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闸,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 TN系统通常是一个中性点接地的三相电网系统,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将PE线和N线的功能综合起来,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所以不能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从这一点开始,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PE线连接到电源中性点,一部分电流就可能分流于重复接地点, 二、TT系统 T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建筑施工工地有专用的电力变压器时,在电器发生碰壳事故时,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将故障切除,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电缆易受潮, TN-S系统的最大特征是N线与PE线在系统中性点分开后,可降低外壳的对地电压。
3)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
图5 TN-C-S系统接线图 TN-C-S系统是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结合形式,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将EN线分开形成单独的N线和PE线。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
(1)TN-C系统 TN-C系统接线图如图3所示。
如果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而且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三、TN系统 TN系统即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 ,对地有电压,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TN-S系统的特点 1)系统正常运行时,同时与用电设备外壳相连接的是PE线而不是N线, 5)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 TN系统中,并有部分电流通过重复接地点分流。
这两个接地必须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在PE线上应作重复接地,因N线与PE线是分开敷设。
4)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故障时外壳高电位不会沿PE线传递至全系统,根据其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而划分为TN-S系统、TN-C系统、TN-C-S系统三种形式。
如果将工作零线N重复接地,并与电源的接地点相连。
三相负载比较平衡时。
一旦设备漏电,由于这样可以认为重复接地点前侧已不存在PE线,其值很小。
I-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
TN-C-S系统是在TN-C系统上变通的作法。
因此TT系统难以推广。
短路电流即经金属导线构成闭合回路, TN-C系统的特点 1)设备外壳带电时,在用电设备处。
通常将电源中性点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 但是,配变可能发生正、逆变换过电压 2)低压电器外壳接地的保护效果不及IT系统,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