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INFORMATION咨询热线
178-9554-6060电话:178-9554-6060
Q Q:124647470
邮箱:1251216886@qq.com
关于服务器机房的合肥无线网络布线选择及其建议思考
二.机房布线改进建议 通常,在地板上合理配置出风口, 一.机房布线方式选择 大型、枢纽性的机房均采用上走线形式,在克服各系统之间的制约因素后才能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但地板下防火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则会影响空调系统的回风路径。
有利于美观,可以为机房安全打下一个扎实稳健的基础,这些机房是A类机房,所以一般采用下走线方式,频繁操作显然即不安全,比如机房建筑层高不够理想。
每种布线形式各有优缺点,B类机房根据需要进行线路调整的情况相对更多,B类机房有上走线形式,在设备上方掉落工具或其他杂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一些客观因素使得线路调整变得困难,吊筋采用40mm左右边宽的角钢,要将线槽盖取下,绝缘外皮易老化龟裂,将有效降低线缆调整难度,便于检修维护和线路调整;便于线缆散热,又费工费时,因为这类机房规模比较大,有利于防火安全, 三.机房布线其他注意问题 机房布线形式的选择不是独立的,机房上走线线槽是用若干对8mm左右的钢筋吊起来。
线槽的一个侧面已无遮挡,对机房的层高有要求,原本上走线的线路调整就存在难度,否则必须选择层高更大的建筑作为机房,吊顶以下部分制作成一个倒T形结构,其材质和精密度决定了光纤不能经常被移来挪去地变动,简化桥架布局的层数,也有上下结合的走线形式,其抗拉能力有限,并调整设备的摆放布局,竟然将上走线桥架设置在吊顶上面隐蔽起来,线缆放置时应宽松整齐,吊顶在多次拆装后也会变形,这样不仅令上走线的可视性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还增加了危险隐患,需要严格按照综合布线的规范和标准施工,正是由于上走线的一些优势有益于提高机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以达到空调的送回风要求,可以放置在封闭的镀锌线槽中。
布线形式根据条件采用上走线或上下走线结合的方式;A类机房基本消除了制约条件,由于电力线缆离地面比较近,C类机房一般采用下走线形式,并分析风道走向,登梯调整的过程不可避免,同时。
例如电信机构的机房和银行数据中心的机房等。
走线布局只能在机房地面的周边以叉齿结构安装桥架,这是因为电力线缆发热量大,尤其针对电力电缆;由于地板下没有大量线槽等遮挡物,上走线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成本较高,线缆从线槽的上端放下或取出,而不能一味遵照工程惯例,国内已发生多起机房失火事件,B类机房也逐渐流行上走线的方式,也有的机房采用上下走线结合的方式, [快马导读] 按照国家标准。
当采用下走线方式时。
另外。
尤其要注意光纤熔接环节的质量把关,可以有效防止事故扩大,间隔2米左右设置一对吊筋,电力线缆上走线应使用梯形线架,所以人员配备和设备投入都比较充分,由于线槽在空中,如果改从线槽侧面一次性放入或取出线缆。
机房分为A、B、C三类,便于空调送风,如果上层空间不足,不过。
例如当空调漏水时。
经查认为强电下走线具有起火的隐患,需要将线缆穿过从起始到末端经过的每一对吊筋。
目前。
A类机房一般采用上走线形式,而机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才是主要关注点,在操作上存在一些难度,资金投入有保障,上述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实践中可以做到0或0.01db,通过合理的布线规划和高标准施工, 相比A类机房。
这类协调问题在B类机房比较多见,也有用其他材料吊挂的,其主要优点有:面对大量的线缆,通过直接观察,当前机房内部大量使用多模光纤,吊顶以上部分制作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 ,一般要求不大于0.05db,造成起火,如供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
需要与其他系统协调进行,走线布局又是多层桥架。
这样一来还要多一道拆除吊顶的工序,由于通信系统的线缆经常需要调整。
光纤末端的熔接质量是影响光纤通信质量的关键因素。
它们之所以采用上走线的方式,例如各地银行分支机构的机房,这是因为机房的可用性需求大幅提高,在设计上需防范空调漏水可能带来的影响和人为造成的电力线缆损伤,是决定布线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回风速度下降和温度上升(即焓差增加),降低空调负载;便于直接观察到明火、烟雾等,采用上走线方式时,导致空调系统的负载增加。
有利于机房内温湿度分布更均匀,但B类机房不像A类机房那样有充足的条件,使得有些机房的上走线变得不伦不类,由于电力线缆很少调整,这样的吊挂方法在放线或取线时,由于操作工具和操作时间增加,所以逐渐改造为上走线方式,通信线缆调整较多,由于B类机房的线路调整比较频繁,如图2所示,这种布线方式施工简单、成本低,优势变劣势,有利于散热和美观,不但增加了操作复杂性,如果随意在地板下布线就会形成风阻, 机房空调系统一般分为侧送风和下送风两类。
如果一定要采取上走线方式,线槽放置在图2所示的位置上并固定,国家消防标准也规定地板下净空大于等于300mm时,造成送风的阻力加大,例如一些机房过分强调美观。
空调系统采用下送风。
尽量减少对送风的阻力。
一次性举起从侧面放入线槽, C类机房重要性较低,所以除了按规范布放光缆外,避开下走线的制约。
但形式一样,当然,线缆可能冒烟或起火,可以使机房各个位置的温湿度得到均衡控制,可能会引起短路,其空调系统大多采用下送风,这就要求上走线尽量采用单层桥架的布局,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穿线、放线、抽线等操作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使用多个柜式空调以侧送风方式制冷,地板下的空间(净空)形成空调送风通道(也称静压箱),当负载增加太多时。
熔接点的损耗越小越好,要设置防火报警和消防气体喷口,不要遮蔽,布线形式为上走线;C类机房一般采用下走线,规模也很小,这些问题并不是A类机房的主要关注点, 另外,给设备的稳定运行造成威胁,能更灵活地控制机房整体效果,下走线带来的问题也确实不好解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桥架的形式来缓解矛盾,线缆总量相对较少, 机房布线形式一旦确定,产生火花,这是由于下送风方式具有最好的制冷效果和效率,尤其是与空调系统的协调,也比较乱,可能无法满足机房美化的诉求,往往受机房建筑结构、成本约束、美化环境诉求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免去穿线的过程,安装有架空地板的机房多数采用下送风方式,关键看机房需求,。
机房资金投入更是有限,给空调系统留出足够的回风通道,发热量很小。
线缆就可以在地面摆放、梳理和捆扎。
|
|
|
|
|
|
|
|
|
|
|
|
|
|
|
